close

Can I risk using public services?  Perceived consequences of seeking help and health care among households living in poverty: qualitative study

作者:Krysia Canvin, Chris Jones, Anneli Marttila, Bo Burstro¨m, Margaret Whitehead

 

摘要:

一、前言

本研究目的為透過了解生活在惡劣條件下的家庭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遭遇與使用公共服務之經驗,探討其過去如何影響當前和未來的狀態並嘗試為其尋求幫助。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設計:質性訪談,訪問生活在貧困中的貧困地區家庭的成年成員,再加上周圍居民和服務設置之觀察。

(二)參與成員:立意抽樣,選取25名生活在貧困地區的成人。

(三)設置:8個站點於貧困地區,包含Merseyside, North Wales, London and Greater Manchester。

 

三、研究結果

(一)擔憂使用服務的風險

1.受訪者大多對公共服務的資源充滿不信任,擔心失去資源。

2.被誤解或嚴苛審判。

3.失去孩子監護權。

4.得不到實際幫忙或支持。

 

(二)擔憂被監控

感覺生活在被監控的環境中,監控感可能來自鄰居、學校老師和社會工作者等。

 

(三)不利結果

因擔憂風險和監控無所不在,故反而產生以下負面結果:

1.盡量避免接受服務

受訪者擔心遭受鄰居、老師或其他評估的專業人員不當或負面的審判,害怕接受服務供給。

2.孤離和焦慮

生活在被監控的恐懼和焦慮之中,並認為被監控感不停擴張。

 

四、結論

如果服務的提供是為了成功支持劣勢的家庭,服務提供者就需要更多的努力去建立人民對於使用服務的信任,使接受服務的家庭免於生活在擔憂之中。

 

五、討論

(一)服務供給應針對其健康和福祉

從本文之研究結果,可發現上述服務之供給,反而對於貧窮家庭之「健康」可能存在兩項負面影響:

1.為得到持續性的服務供給,反而生活在巨大的緊張和壓力之下。

2.使用公共服務,反而產生更大焦慮。

因此,服務之供給除針對其健康的服務供給,還需注重其福祉。

 

(二)提供真誠性支持服務

避免服務者因接受服務而感受到被汙名化或遭受社會排除。

 

六、反思

質性研究的好處為對整體現象做全面性的描述,意指全方位的觀點,但若要以質性研究之內容來說服政策規劃和執行者改變,由於質性研究較缺乏代表性,故較為不易。

因此,我相當好奇是否本文之研究可做為政策規劃中探究可能因素之先導?先了解接受服務者在得到服務時,可能產生何種困境,再藉由質性研究中所呈現之可能的因素項目,製作具信度和效度的量表問卷,進行更大範圍人口之調查,藉由大數據的資料呈現,進而得以說服政策規畫者調整方向。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Azu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